中企到美国投资应了解的税收政策与税务风险

对于到美国投资的中国公司,各个州对投资的税收是否有差异,各州还有哪些具体的税收优惠,分支机构是否合并纳税,税务风险如何应对呢?
 
美国的税制和转让定价
 
首先,介绍美国的主要税种,包括联邦企业所得税,州的企业所得税还有销售税和使用税。美国个人所得税加上企业所得税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对税率来说,州税的税率要比联邦的税率低得多,有的州甚至没有这个州的所得税。另外,就流转税来说,各个州都有自己的销售税和使用税。要尽可能利用税收协定来减少预提税。假如符合条件能够合并申报,可以帮助企业相应的减少不必要的所得税的税负。美国联邦企业所得税申报程序都可以电子的申报,公司的话,可以选择不同的纳税年度报税。美国纳税人,都是自行缴纳税款,在纳税年度终了的第三个月的15号之前,把企业的所得税纳税申报完成。
 
由于所得税在美国税收当中的重要性,转让定价就显得尤其重要。美国和中国都遵循了独立交易原则。假如纳税申报的时候出现了误差,美国政府需要承担罚款。涉及到有跨境交易,要通过同期资料,在美国国税局说明你的转让定价的合理性。
 
所以对于转让定价风险的管理来讲,“走出去”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转让定价的政策,然后要准备同期的资料,证明转让定价的合理性。面临一些比较大的转让定价不确定的因素,双方可以通过双边约定价这样的方式来得到转让定价的确定性。如果“走出去”的企业有中国税务局的保驾护航,对于在国外的经营能够通过磋商的方式尽可能为我们企业争取最好的税收利率。
 
中企在美国投资的几个常见问题
 
有以下五个问题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第一,是关联方贷款及利息费用扣除。我们知道中国企业投资美国融资方式是两个,一个是股权融资和债务投资,从税收的角度来看,债务投资所产生的利息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另外,中国企业在美国形成的利润拿回去的一个方式,所以他是有在税务上的一些优惠。但是债券投资产生的利息能不能在美国扣除,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对这个债务的界定有一个概念,另外是否可以转换成公司的股票。必须要符合条件才会称为债务。第二,利率是不是跟第三方非关联方的利率是一致的和可比的,如果是可比的话,就可实行。第三,从时间的角度,什么时间能够扣除利息。有两个原则:一个匹配原则,第二是收益剥离原则。
 
在查这些项的时候,美国国税局看一下几点,第一,账面上有没有实际支付利息,关联方的贷款是不是波动很大。第二,固定的或可确定的年度或定期收入预提所得税,实际上是一些被动的收入。
 
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如何应对税务风险?
 
去年2月份美国的联邦税局推出了一个转让定价稽查的新指引,会作为未来转让定价稽查他们工作的方向指南。转让定价的稽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筹划阶段,实施阶段,结论阶段。大概这个过程是两年时间,前期6个月,中间14个月,最后6个月。在整个过程当中,前期的筹划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阶段当中税局做的主要工作分为几个步骤,第一个是预审分析,在这一步骤税局关注两大信息,第一叫国际信息的申报,根据这些表格当中披露的内容,税局会对你的财务的一些数据做一个预测评估,来分析你这当中存在不存在一个跨境的利润转移的这样一个迹象。他做一个预评估,评估出来以后来决定到底这个企业的转让定价的风险有多高,来判定是不是要对这个企业做一个稽查。一旦这个稽查的过程开始,转让定价的时间只有30天。同时,税局会要求企业召开两个介绍会,一个是对你的财务情况的介绍,一个是对你转让定价的介绍。财务情况的介绍会要向税局介绍你全球的组织结构是怎么样的,各个分公司和总公司的汇报表是怎么汇总在一起的,税务上的一些处理是什么样的一个处理方案和你的依据是什么。另外一个会是转让定价,主要是关注你的关联交易,关联交介绍有哪些关联交易,安排是什么样的一个思路,资产,风险、职能都是怎么安排的,资金、服务、价值链怎么安排。根据这些书面和口头的介绍,税局会在前面一个阶段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初步的分析报告。通过这些考察来发现你这个企业主要的转让定价的风险,在这个阶段就会对你的这些问题做一些像职能分析等来判断你采用的转让定价方法是不是合理,最终做出一个结论。
 
所以在整个的过程当中,国际信息的申报内容以及你的同期文档,还有财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去判断有哪些跨国交易公司。除了年度的企业所得税申报表,还有哪些其他的表格需要做申报。如果这些表格在当期没有做申报,一年就有一万块钱的罚款。如果做了申报,信息不是很准确。税务局觉得跟你同行业,跟逆历史的数据有很大浮动的话,就会引起关注。还有就是财务信息。对信息披露规定有一些新的政策,除了十大主要的文件之外,其他的文档披露,税局会跟企业协商。在这个协商其间如果不能提供,税局在十天之内会给你发一个延迟通告,如果在延迟通告里有十天的宽限,十天还是不能收到,企业就会拿到一个预传票的通知。美国税局对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你不能符合这个要求,处罚也更加严格,会起用法律程序。所以希望企业对这些新的动向变化有足够的了解,做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的风险。
最后更新时间:2016-01-20 阅读:173次

资讯中心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