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加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讨论多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设想,今年正式被列入中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层面,这也意味着粤港澳将加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受访学者分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建设难度也相当大,做好城市群的协调规划,将是接下来的迫切任务。

针对粤港澳区域的发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大陆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广东省发改委已经启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事实上,广东、深圳在制定“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时,都已明确提出“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但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设想被列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层面。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对于这一城市群的发展前景,中共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许勤曾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1.98万亿新元),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8万亿美元,并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成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

参与规划的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有三个全球城市,即广州、深圳和香港,如果这些城市整合得好,完全可以打造成世界级的湾区。(相关阅读:香港注册公司深圳注册公司

但郑天祥也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香港是全球航运、贸易与金融中心,本可担当领跑作用,但香港正面临经济下滑、产业空洞化的局面,货柜码头吞吐量从过去的全球第一,跌至全球第六甚至第七的位置,发展航运软实力也滞后,连航运交易所这样的高增值航运业都没有。

广州应成“领头羊”

郑天祥说,深圳虽有亮眼的高科技发展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过度利用了“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土地价值已经过高,而广州过去发展虽然相对落后,但必须看到的是,广州在三个城市中长期负担最重,每年约向国家上缴2000亿人民币(约409亿新元)的税收。从地理位置来看,郑天祥指出,深圳和香港都是外港,而广州背靠大珠三角,将来可成为“一带”与“一路”门户枢纽的交汇点,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可发挥“领头羊”角色。(相关阅读:广州注册公司

“三个和尚没水喝”,郑天祥称,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必须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性合作,共同走出去,才可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但他表示个中难度相当大,需要各个城市下决心改变,而做好城市群的协调规划,将是接下来的迫切任务。

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成为世界第四大的大湾区,还有相当曲折漫长的路程。

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者之一、广东省政协委员谭刚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采访时就表示,各个城市、各个区域能否真正打破自己的利益考量,打破行政辖区的限制,真正按照湾区经济发展的特点,以经济来主导区域发展,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经济体系,将至关重要。
最后更新时间:2017-03-15 阅读:237次

资讯中心相关内容推荐: